鋼是含碳量在0.0218%-2.11中間的鐵碳合金。
碳存有于全部的鋼材中,無碳不鋼。碳元素在鋼材中起到的作用是雙重的,伴隨著碳含量的增加,原材料的屈服極限和抗拉會慢慢提升,硬度和耐磨性能也會提升,可是延展性和破壞性卻會減少。因而,碳含量必須按照不一樣的原材料主要用途而量身訂做。
緊固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熱處理工藝,會產生脫碳或增碳的狀況,過高的含碳量和過低的含碳量都是會更改緊固件的特性。
1、緊固件脫碳
通常,把黑色金屬原材料(鋼)表面碳的消耗變成脫碳。脫碳分成全脫碳、不徹底脫碳。
全脫碳是碳所有耗損,在金相分析查驗中只有見到鐵元素組織的脫碳。
不徹底脫碳是因為碳的耗損已使回火后金相組織輕微掉色,且硬度顯著地比鄰近基材硬度低的脫碳。
緊固件表面硬度,假如比它的芯部硬度低30個HV(維氏硬度值)就覺得零件早已脫碳。表面是不是脫碳可以用來操縱緊固件熱處理方法品質,自身并不體現(xiàn)緊固件的硬度特性,8.8級以及以上經熱處理處理的緊固件才要查驗指標值。
緊固件原料在軋鋼全過程會脫碳,假如淬火不合理,更會使原料脫碳層加重。調質熱處理全過程中,一般會從爐攜帶進去一些空氣氧化汽體。
圓棒剛絲的銹跡或冷拉后盤條鋼絲表面上的殘余物,入爐加溫后也會溶解,反應產生一些空氣氧化氣體。
例如,鋼絲的表面銹跡,它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鐵及氫氧化物,在加溫后將轉化成CO2及H2O ,進而加劇了脫碳。
研究表明,中碳合金鋼的脫碳程度相對于碳鋼比較嚴重,而更快的脫碳溫度在700-800℃中間。因為鋼絲表面的附屬物在一定情況下溶解化生成CO2 和H2O 的效率迅速,假如連續(xù)式網帶爐爐氣操縱不合理,也會導致螺釘脫碳偏差。
高強度螺栓當選用冷鐓成型時,原料和淬火的脫碳層不僅依然存有,并且被壓擠到外螺紋的頂端,針對必須淬火的緊固件表面,無法得到所需求的硬度,其硬度和耐磨性能會減少;鋼絲表面脫碳,表面與內部結構不一樣而具備不一樣的膨脹系數(shù),淬火時有可能造成表面裂痕;脫碳層因為碳被氧化,金相組織其滲碳體(Fe3C)的數(shù)目較正常的組織少,因而在力學性能上其抗壓強度或硬度較正常的組織低。表面脫碳有可能造成緊固件外螺紋抗壓強度減少或脫扣,導致無效。
比照無表面脫碳和有表面脫碳狀況下緊固件的疲勞極限。通常存有表面脫碳狀況下緊固件的疲勞極限降低19.8%。緊固件熱處理工藝時要避免脫碳狀況的產生,因此開展緊固件脫碳實驗是十分必要的。
在淬火加溫時要維護外螺紋頂端不脫碳,還需要對原料已脫碳的緊固件開展適當?shù)膹吞?,把網帶爐中的防護氛圍的優(yōu)點調至和被復碳的零件初始含碳量基本上相同,使已脫碳的緊固件漸漸地修復到以前的含碳量,碳勢設置在0.42%-0.48%為宜,復碳溫度與淬火加溫同樣,不可以在持續(xù)高溫下開展,以防晶體粗壯,危害物理性能。
表面碳量的情況有這兩種方式可以測量:
1. 金相分析法
適用全部尺寸的8.8級~12.9級緊固件。金相分析法可以測量外螺紋全脫碳層的深層G和外螺紋未脫碳層的相對高度E
2、硬度分析法
只適用牙距P31.25mm的8.8級~12.9級的緊固件。
1)、依照圖2所顯示精確測量第1點和第2點的維氏硬度。實驗力為2.942N(維氏硬度試驗HV0.3)。
2)、第2點的維氏硬度值HV(2)應當大于或等于第1點的維氏硬度值HV(1)減掉30個維氏企業(yè)。HV(2)3 HV(1)-30時沒有脫碳, HV(2)£ HV(1)-30時,評定早已脫碳。
3)、外螺紋未脫碳層的相對高度E應符合規(guī)定要求的技術標準,全脫碳層做到標準的最高值時,不可以選用硬度測量方法。
4)、試樣的制取、實驗程序流程可參照GB3098.1-2010 緊固件 螺栓、螺絲和螺母機械性能。